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隨著都市化腳步加快,校園綠地不僅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空間,更扮演著都市中重要的野生動物棲地與生態廊道。為喚起大眾對都市野生動物的關注與保育行動,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舉辦紀錄片《我的動物同學》特映活動。
▲校園裡的野生共學《我的動物同學》揭露校園野生動物秘密生活。(圖/三立電視台)
《我的動物同學》是三立集團歷時兩年,拍攝的ESG紀錄片,這是台灣第一部,以校園保育為主的紀錄片,一群野生動物,把學校當成家,在這裡繁衍後代,跟老師學生們彼此陪伴成長。此「校園生態廊道」全球罕見,台灣經驗成為另類奇蹟!
三立慈善基金會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合作,自8月6日起於國際會議廳舉行三場免費放映會。每場次皆安排製作人及國內野生動物研究學者親臨現場,與觀眾分享紀錄片背後的自然故事與保育意義。
林業保育署表示,《我的動物同學》具全球首部以「校園野生動物」為主題的生態紀錄片,紀錄全臺多所學校白鼻心、穿山甲、黑冠麻鷺、臺灣藍鵲、食蟹獴等多樣物種與學生共處於校園中的情景。
▲《我的動物同學》是三立集團歷時兩年拍攝的ESG紀錄片,台灣第一部以校園保育為主的紀錄片。(圖/三立電視台)
影片不僅捕捉到動物築巢、育雛等珍貴生態畫面,更呈現師生參與保育行動的溫暖故事,展現人與自然共學共處的可能。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也親自參與首映會,並全程觀影,強調這不僅是視覺上的饗宴,更是一場自然共存的行動呼籲,期待能激發出全民共同打造友善城市棲地與永續未來的意識與實踐。
製作人及主持人白心儀也強調,這部紀錄片的主角不是專家,而是與動物們一起學習的學生,「整部片充滿年輕的活力與對未來的希望」,也想為下一代留下生態記錄。
三立慈善基金會,秉持關懷弱勢,推廣ESG永續價值,也將啟動生態故事列車前進偏鄉,和校園學子分享「動物同學」的故事,並協助在地社區催生保育文化。
▲製作人及主持人白心儀也強調「整部片充滿年輕的活力與對未來的希望」錄。(圖/三立電視台)
本次活動共規劃三場主題式放映,場次資訊如下:
《我的動物同學》紀錄片放映會場次資訊
地點:林業保育署2樓國際會議廳(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號)
報名網址:https://url.forest.gov.tw/g2vts (免費報名,額滿為止)
●8月 6日(白鼻心):臺大校園四年見證白鼻心育幼與學生倡議第一場生態學運。
●8月12日(黑冠麻鷺&臺灣藍鵲):銘傳國小與藍鵲偷衣架行為背後的繁殖奇觀。
●8月19日(穿山甲&食蟹獴):暨南大學自組夜間守護隊,守護神獸。
活動時間為活動當日上午10點至11點40分,歡迎關心自然、熱愛生態的民眾踴躍報名參與,共同走入校園,發現我們身邊潛藏的「動物同學」,一起學習與自然共存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