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李育道/綜合報導
▲台中陳貝柯因誤信投資與友人,背負了百萬債務,靠著一間小吃攤努力還債。(圖/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)
來自台中的陳貝柯,是一位為孩子付出一切的母親。從清晨天未亮就開始備料,到深夜才關燈打烊,她每天幾乎沒時間喘口氣。這樣的日子,她過得甘之如飴,只因她堅信「我不怕苦,只要孩子能過得好。」然而,命運卻在她最拼命的時候,開了一場殘酷的玩笑。
▲因為對金融投資毫無概念,她一腳踏進「老鼠會」陷阱,投資90萬領不回,更欠了一屁股債務。(圖/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)
因為對金融投資毫無概念,她一腳踏進「老鼠會」陷阱。原本以為這是能穩定賺錢、改善生活的機會,沒想到當她想領出部分獎金時,對方卻要求她「再加碼」,否則無法出金。為了不讓先前的投入打水漂,她硬著頭皮向親友借錢繼續投入。沒想到對方早已捲款潛逃,她一夕間從「想翻身的媽媽」變成「背負百萬債務的苦主」。
那段時間,她夜夜輾轉難眠,最放不下的,是孩子未來的生活。咬緊牙關,她選擇正面迎戰。她鼓起勇氣向銀行貸款,頂下附近一間待轉讓的小麵店。從不會煮麵到手藝爐火純青,她一點一滴學起,一天工時超過12小時。她沒喊過一句苦,只因她知道自己沒有退路。
▲她鼓起勇氣向銀行貸款,頂下附近一間待轉讓的小麵店,每天工作12小時還債,卻遇人不善,又多了七位數的債務漩渦。(圖/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)
她的堅強,也讓家人動容。先生和婆婆默默拿出積蓄,不說一句責怪;年邁的婆婆仍到店裡幫忙洗碗、擦桌子。全家人齊心,只為拉她一把。
原以為,這次總算熬過風暴,沒想到,老天又再開玩笑。某天,朋友跟她借錢集資標會,事後朋友竟倒會落跑,再次讓她陷入近百萬元的債務漩渦。那一刻,她心如死灰,不禁懷疑,是不是這輩子都走不出這個惡性循環?
▲陳貝柯看似堅強,總是面掛笑容,卻在講到兒子當年的不諒解時,再也忍不住掉下淚來。(圖/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)
當時她回到家,兒子跑問詢問「媽媽,我可以買這個嗎?」但她只能苦笑回應「等有錢再看看……」沒想到兒子低聲說「妳每次都說下次,是不是妳不夠努力才會這樣……」那句話像針一樣刺進她的心,壓抑已久的情緒潰堤,她終於在孩子面前落下眼淚。
▲即使負債累累,陳貝柯依舊積極樂觀,她心想:「只要多賣幾碗河粉,再把錢賺回來就好!」。(圖/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)
就在最絕望的時候,她接觸到中信慈善基金會的「信扶專案」。透過當地婦女中心轉介,專案顧問陪她走遍警政、法扶單位,一步步停止不必要的損失,再協助她盤點債務,重建財務秩序,重新找到希望。
顧問還到店裡實地觀察,指出經營盲點,協助她提升營收。「信扶專案」也提供她低利貸款,讓她能購置生財器具,如冰箱、洗手檯、出餐台車,減輕開銷壓力。陳貝柯珍惜這份協助,所有建議她都記得一清二楚,努力實踐。她說「我知道自己錯過太多機會,現在只想一步步走好,哪怕慢一點也沒關係。」
如今,她的麵店成了當地人口耳相傳的銅板美食,附近學生和上班族常是常客。她的兒子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學,主動打工賺生活費,幫媽媽分擔壓力。
▲如今,她的麵店成了當地人口耳相傳的銅板美食,附近學生和上班族常是常客。(圖/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)
前陣子,兒子領到人生第一份薪水,立刻包紅包給母親「媽媽,妳這麼辛苦,也要對自己好一點。」這次,陳貝柯流淚,不再是委屈,而是幸福的感動。
▲兒子領到人生第一份薪水,立刻包紅包給母親。(圖/中信慈善基金會「信扶專案」提供)
中信慈善基金會推動「信扶專案」,提供弱勢家長財務盤整、急難紓困、創業輔導、貸款金流與創業保險等服務,幫助他們脫貧自立,14年來已幫助918位弱勢家長成功創業、326個弱勢家庭脫貧自立,1,985名弱勢兒少生活困境因此獲得改善。歡迎有需求的民眾上網搜尋「信扶專案」或上中信慈善基金會官網查詢報名資格,留下資料等候聯繫。中信慈善基金會提醒,現今詐騙猖獗,請勿輕信網路或社群平台的不實廣告訊息,務必多加求證。
報名「信扶專案」脫貧輔導服務:https://lihi.cc/JQimg
認識中信慈善基金會「信扶專案」:https://lihi.cc/wXhaV